“视力的小偷”警惕青光眼“偷”走您的视力
青光眼是全球排名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眼科专家提醒,多数情况下,青光眼并没有明显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而错过治疗时机或者治疗不正规,极有可能导致失明,因此被称为“视力的小偷”,预防青光眼最重要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资料图片)
■晚上玩手机诱发青光眼
今年27岁的程女士,有一个两岁大的男孩。小孩和她睡在一起,每天晚上八九点上床后,她就熄灯将小孩哄睡着,然而自己会继续玩一会儿手机,刷刷抖音,看看微信。
最近一段时间,她发觉自己经常头疼、眼胀、视力下降,她以为可能是手机玩多了,休息一下就会好的。让她想不到的是,上周她突然一只眼睛视线模糊,到医院一查竟然是突发青光眼,幸亏治疗及时,否则有可能会失明。
扬州爱尔新视力眼科医院综合眼病科主任华嵩认为,导致程女士患上青光眼的“罪魁祸首”就是熄光玩手机。长时间在黑暗或弱光环境下盯着手机,会引起眼睛调节系统负担加重,导致近视度数快速加深。尤其在昏暗的光线下用眼过度,还可能会造成瞳孔长时间散大,堵塞眼内液体循环流通,诱发青光眼。
■头痛恶心呕吐的病因却是青光眼
容易被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时间,是青光眼另一大特点。头痛、恶心、呕吐……遇到这些情况,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感冒了或者患胃肠道疾病,还可能怀疑脑血管出问题了。殊不知,这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可能患上了青光眼。
华嵩介绍,青光眼中有一种重要类型叫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当它发作时,由于眼压急剧上升,刺激了三叉神经末梢,引起眼部、前额、鼻根部的反射性疼痛;眼压升高还可能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患者会误以为这些症状是感冒、急性肠胃炎或高血压症状,跑到消化内科或神经内科等科室去就诊,这样可能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甚至造成视功能的永久损害。
■喝水也可能诱发青光眼
值得一提的是,喝水也有可能诱发青光眼。华嵩主任介绍,因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青光眼的案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人眼内都有“房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营养和维持眼内压力的作用。正常房水的排放有一定限度,一次性喝大量水后,对于本身存在前房浅、房角窄等解剖结构的人群,生成过多的房水来不及排出,就可能会导致眼压急骤升高,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造成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乱戴墨镜诱发青光眼
炎炎烈日晃得人睁不开眼,不少人戴上太阳镜,防止强光对眼睛的伤害。但需要注意的是,太阳镜选择和配戴不当,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因为戴了太阳镜后,进入眼内的可见光减少,瞳孔会自然开大,造成前房角狭窄,导致房水引流不畅,时间长了,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患者会出现眼红、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所以青光眼病人或怀疑患有青光眼的人配戴太阳镜要谨慎。
■青光眼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青光眼和白内障、年龄相关黄斑变性是三大致盲性眼病。”华嵩主任介绍,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内压力(眼压)超过视神经所能耐受的程度,从而引起视功能受损,导致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青光眼有几种类型,其中开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都较为隐蔽,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急性青光眼会伴有眼胀、头痛、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如果得不到急时治疗,可能会短期内导致失明。
青光眼发病率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常见于中老年人。有资料显示,在整体人群中青光眼的患病率大约为1%,4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大约为3%。
华嵩主任提醒,青光眼预防很关键,要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高度远视、高度近视、眼外伤史的人群,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炎等全身性疾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人群,要定期检查。 通讯员 夏周莲 记者 李晓明
相关链接
以下几类人尤其
需要注意正规检查
1.超过45岁,从未进行过眼部检查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光眼的风险因素会增加。
2.家族中父母或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患有青光眼,这类人其发病率会比普通人群增加5-10倍。
3.高度远视或高度近视的人,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4.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人,也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5.精神压力较大,负性情绪频发且剧烈变化的性格,以及一些心理因素也容易诱发青光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