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看:江苏发布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培育国家“单项冠军”300家、“小巨人”1500家
现代快报讯(记者 谷伟 文/摄)2月6日下午,江苏省政府召开专精特新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创新能级提升等八大工程,到2025年,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00家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50000家以上。
△发布会现场
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精特新企业长期专注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发展潜力大,是推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2022年12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指出要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抢占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节点,让“小块头”释放出大能量。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石晓鹏介绍,近年来,全省工信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以培育自主品牌本土企业为目标,大力实施“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主业、深耕行业、强化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形成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94家,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86家,但与全省超400万家中小企业、超70万家中小工业企业、超5.6万家规上中小工业企业相比,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占比仍然偏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仍有较大空间和潜力。为此,由省工信厅牵头,会同省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地方金融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等20多个部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优质主体不断壮大,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00家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50000家以上;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成为自主可控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研发投入强度超过7%,户均高价值专利达到10件以上,带动全省中小企业逐步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智造模式加快普及,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65%、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强链补链作用凸显,专精特新企业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中小工业企业比重超过50%,省重点产业链配套实现全覆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建成资源集聚、功能多样、服务规范的网络化、专业化公共服务体系,累计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0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8个,培育省级示范平台400个、示范基地280个。
到2025年,全省专精特新上市企业达300家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创新能级提升、协作配套强链、质量品牌创优、高价值专利培育、数字技术赋能、特色金融助力、服务体系升级八大工程。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创新能级提升工程提出,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结合国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发布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计划,通过揭榜挂帅、竞争立项等方式,每年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和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比例不低于30%。协作配套强链工程提出,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建设产业链线上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就近就地协作配套。支持100家左右重点培育的“引航企业”,面向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布采购计划。到2025年,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0个,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个以上。数字技术赋能工程提出,到2025年,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智能车间50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家,重点培育星级上云企业3000家左右。特色金融助力工程提出,推动全省银行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新增5000亿元以上的授信,优选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精选5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挂牌。到2025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达300家左右。
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创新培育思路抓手
石晓鹏介绍,《行动计划》注重结合江苏实际,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着力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作为集群和产业链建设的深化和延伸,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产业强链、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作相衔接,提出聚焦重点集群和产业链及工业“五基”领域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着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二是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如针对企业反映的发明专利申请周期长达两年以上,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提出建立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专利审查绿色通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知识产权优先审查政策,帮助企业高效获权。针对企业反映受疫情影响,与高校专家面对面交流对接困难等问题,提出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每年发布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清单和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攻关需求清单,定期组织产学研供需对接,支持校企开展订单式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
三是创新培育思路抓手。“在梯度培育方面,针对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领域,部分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由于市场规模小,企业营收等指标达不到认定标准,我们提出面向此类企业建立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专用通道。在创新引领方面,推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首席技术专家制度,每年从高校院所选聘一批专家教授兼任企业首席技术专家,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人才引培方面,将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人才需求纳入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和省‘双创计划’‘333工程’等支持范围,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具有引领性、原创性、突破性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石晓鹏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行动计划》“八大工程”和保障措施任务清单,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实,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并出台《江苏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对照认定标准和条件,梳理入库企业短板弱项清单,开展精准培育辅导,推动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新公告100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15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30家以上。